剛過完春分,正式開啟春天的季節。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,通常出現在每年的3月20日左右。這一天晝夜平分,白天和黑夜長度相等,這是因為此時太陽直射地球赤道,從而使得地球上的晝夜時間大致相等。在中醫理論中,春分是一個重要的節氣,它代表了陰陽平衡的狀態。陽氣從冬天較弱的狀況慢慢長到和陰同等份量,暗示著此時是萬物開始生長的關鍵時刻。

 

但生長的過程中也是會遇到一些困難。春天的特點是氣溫變化大,天氣多變,容易讓人出現春睏的症狀。同時春天又是氣候濕潤的季節,加上大部分地區的氣溫較低,濕度較高,因此春季容易出現潮濕、陰冷的天氣,使得空氣中的濕氣很容易凝結在人體上,從而導致春天潮濕氣重的問題。所謂的春睏是一個中醫的術語,說明春天的時候人很容易覺得懶懶散散沒什麼精神。而這個問題和春天的天氣有很大的關係。很多人在春季都會出現這種情況,但如果症狀較為嚴重會影響到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。

 

春季潮濕氣重,潮濕的環境容易容易引發上呼吸道感染、呼吸道過敏、皮膚過敏等問題。同時,潮濕氣重還會影響人的心情和精神狀態,導致疲勞、乏力、失眠等不適症狀。中醫認為,春季潮濕氣重與人體肝脾濕熱、脾胃虛弱等有關,所以在春季需要關注兩大重點:一是濕氣太重必須健脾去濕;二是肝氣不順導致肝火過旺產生上火的症狀(例如頭暈頭痛、情緒起伏不定)

 

首先,人體在濕氣過重的時候常常有幾個表現:

1.腸胃消化功能失調:容易有消化不良、為脹氣等問題,嚴重一點的情況可能後續產生胃食道逆流、胃潰瘍。這都是因為濕氣卡在腸胃道中無法被代謝,進而產生堵塞發炎的結果。

 

2.全身乏力:若今天這個濕氣卡在皮膚表層或是肌肉裡面,就會讓人有身體很重很沒力的感覺。想像一下你今天穿著一件衣服跳進水裡之後再上岸,那種水全部都積在身上的那種困重感,是不是會讓人覺得渾身沒力,提不起勁。

 

3.皮膚濕疹蕁麻疹:該從皮膚蒸散的水分因為太多或是天氣變化太大導致毛孔開合失調,過得的水在皮膚裡放久了之後容易產生發炎的症狀,比較常見的像是皮膚紅癢產生類似皮膚科中濕疹及蕁麻疹的問題。同時這些問題也會影響到睡眠,一旦睡眠不好白天的精神一樣會覺得疲倦。

 

此時此刻養好我們的脾胃變得至關重要,讓身體不要有多餘的濕氣堆積,飲食就是一大重點。現代過度的加工食品對腸胃的負擔相當大,尤其是以甜食最應當避免。過度的甜味(尤其是人工合成糖品)最容易導致脾胃氣虛進一步變成正常可以代謝掉的水分無法代謝,留在身上就變成所謂的濕氣。盡量吃原型食物,尤其是五穀根莖類,這類的時候在中醫來看有相當好的生長能量(包含種子、塊莖、塊根),對於春季對應到的大自然開始生長有很大的幫助。

 

另外春季對應到的五臟是肝臟,而肝臟的健康與否又影響著全身的氣血的流動,所謂“肝為將軍之官”,就好相身體裡面的將軍調動身體內部氣血到他們該去的地方。而春天自然界整體的氛圍是向上向外發展的,就像小樹苗要開始長大一樣,肝臟的功能就是確保生長這件事情可以穩穩地發生。

對於肝臟功能失調的情況較常見的是壓抑的情緒,過度抑鬱的情緒導致整個氣血停滯流動很不順暢,這就是中醫所說的肝氣鬱結。停滯的地方久了之後容易生火上火,近一步變成肝火的問題,變成需要去降火解毒。所以這個季節最重要的事情其實是要好好舒展自己的心情。

 

在內經的春季養生篇中有提到“夜臥早起,廣步於庭。披髪緩形,以使志生”。早點起床出去散步走走;披髪緩形,不要綁頭髮讓頭髮自然放下,減少外物對身體的束縛,讓身體可以自然活動,擬定好新年新計畫好好執行。通篇強調的重點在於一個沒有限制性,向上向外生展的意象,所以情緒的部分多出門走春踏青絕對是有幫忙的。

 

總結一下重點就是:

1.多吃原型食物,少吃加工食品尤其是甜食,減少濕氣堆積。

2.運動或戶外活動有助於氣血正常流動,幫助春天向上向外的這股能量正常發揮。

3.良好舒暢的情緒可以幫助春季養肝,減少肝氣鬱結或是肝火發起來的機會。

 

本文由 劉禮維 中醫師 撰寫

【本文僅為衛教知識,禁止任何商業使用,未經同意請勿轉載】